预计
到2020年,该园区将引资1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地区最大
磁电产业基地。
优势
宜宾市现有磁性材料生产及配套企业近10家,产业体系较为齐全。
磁电产业“吸金”能力惊人。昨日,记者从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经贸科技局获
悉,宜宾开建年利税预计超10亿元的中国西部地区最 大磁电产业基地。
宜宾市以现有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为基础,依托临江临港开发和川、渝、滇、黔资源
优势,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以宜宾金川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川电
子”)为核心企业的西部(金川)磁电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约40
万平方米,规划投资约25亿元,预计吸纳相关电子企业15-25家。目前,该园区已经启
动建设,到2020年有望完成全园建设。
》》磁电“吸金”建成后年利税过10亿
据悉,该园区共分二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为2011年至2015年,计划将投资4亿元,
征地200亩。金川电子发展规划部部长马平表示,第一期建设主要通过金川电子优势产
业的搬迁改造和产品升级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性能铁氧体磁性元件
20000吨、磁性电子器件5000万套(件)的生产规模和相应配套能力,初步形成新材料
研发、磁性电子器件和电磁测量与标准化3个技术中心,力争2015年园区引资2亿元,入
驻企业达5~10个,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其中,核心企业销售收入6亿元,产品出口
1000万美元)、实现利税总额1.4亿元。
第二期将投资8亿,继续扩大磁性材料产业规模,并力争2020年园区引资10亿元,
入驻企业总数2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核心企业销售收入20亿元,产
品出口5000万美元)、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磁电产业基地。
》》利润丰厚主攻高性能磁材
马平解释说,磁性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功能材料,属新型电子元器件,是国
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鼓励类产业,在通讯、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家电及国防军事
等领域应用广泛,对电子信息产业高科技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发
展前景。
据介绍,产业园核心企业金川电子是国内最早生产永磁电机用高性能铁氧体永磁瓦
型磁体企业。
目前,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已初具规模,在国际中低档产品市场约占60%的市场份
额,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高端应用市场主要被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
“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各类磁性材料20.6万吨,出口金额仅10.2亿美元;进口
各类磁性材料4.4万吨,而进口金额高达5.5亿美元。
磁材进出口价格差异反映出材料性能档次差异,同时也预示着高性能磁材丰厚的利
润空间。”马平说。按中国汽车产量1500万辆/年,每辆汽车平均使用15台铁氧体永磁
电机计算,约需高性能铁氧体永磁磁瓦22万吨左右,市场十分巨大。
》》优势聚集宜宾领跑磁电生产
对于宜宾如何能建磁电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效益时,马平表示:“目前,全国生产
磁电材料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湖北等较少几个省市。宜宾市现有磁性材料生
产及配套企业近10家,从专业生产到配套加工及专用设备与模具制造的产业体系较为齐
全。作为三江交汇的港口城市,宜宾有便利的能源、交通条件。有邻近攀钢、昆钢的原
材料就近供应优势,有邻近成都汽车生产基地、绵阳电子整机生产基地和重庆摩托车电
机生产基地的就近配套优势。还有有邻近电子科大、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的产、学、研
结合优势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磁性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具备磁电产业快速发展的
基本条件。”
目前,宜宾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型宜宾,宜宾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表明,
以磁电、纺织等新材料产业是宜宾实施“六个一科技工程”基础。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
区经贸科技局局长胡明镜表示:“目前宜宾还缺少以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元器件产业为龙
头的磁电产业集群,在建的磁电产业园能优化宜宾工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