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产品信息 产品动态正文

持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当前的稀土永磁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0 来源:baidu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94
       在众我的行业当中,稀土永磁工业只是一个小行业,2009年我国稀土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3.7亿元,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金额为3.1亿美元,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金额3.76亿美元。正确认识、科学定位中国稀土产业在当前是事关稀土产业发展的全局问题。

一、17种稀土元素应细分并恰当定位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称为镧系元素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性质与其相近的钪和钇。
稀土的英文是Rare Earth,意即“稀少的土”。其实这不过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稀土并不稀缺。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稀少,它们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比铜、铅、锌、银等常见的金属还要高,性质也不像土,而是一组性质十分活泼的金属。
按照性质相近和分离工艺的要求,人们把稀土元素通常分为轻、重两组或轻、中、重三组,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钷;中稀土包括:钐、铕、钆;重稀土包括:铽、镝、钬、铒、铥、镱、镥、钇。
我国稀土分布为北轻南重。北方稀土矿源集中在包头白云鄂博,轻稀土存量大,应用广;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地蕴藏着我国特有的离子型稀土矿,富含钇、镝、铽等具有特殊用途的重稀土,这些元素总量极少,应用独特。
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削减稀土出口配额来争取国际稀土价格的控制权,对国内的稀土资源进行保护与整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制定稀土出口配额政策时,轻、重不分,这反而使珍贵的重稀土并未得到真正控制。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计算公式,无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要想满足稀土出口配额的申报条件,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近3年稀土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稀土出口金额的变化实际不是由出口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而是取决于出口的稀土品种。而稀土共有17种元素,不是每一种元素都稀缺,所以不同元素间的价格差别极大。单纯依据创汇来分配配额,将不利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稀土产品的协调发展,易刺激采富弃贫,过度开采。
目前我国的稀土出口并没有细分到具体元素,因此对企业来说,宝贵的配额显然用在更贵重的稀土元素出口上才更符合经济利益,以重稀土元素镝和轻稀土元素铈为例,目前1公斤的氧化镝售价1350元左右,而l公斤氧化铈才卖不到30元左右,很多企业开始挤压轻稀土的出口配额,增加重稀土的出口量,这反而导致稀缺稀土元素加速流向国外,重稀土就具备了“高附加值”的特性,也就形成了国家“鼓励”出口重稀土的负面效应。
因此笼统地将17种稀土元素定位于战略资源有失偏颇,不妨将17种稀土元素细分,并给每一种稀土元素恰当定位,中、重稀土储量相对较少,用途独特,优势无法替代,用于满足国防战略及尖端技术需求,应作为战略资源,严格控制,加以保护。而对于那些存量多、主要为民用、应用普及的镧、铈等应该加大开发和运用力度,不能再把稀土一概而论。I7种稀土元素不能只用一个配额标准,而应该按照稀缺程度分成2个、3个或更多的标准。

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同样拥有稀土资源
      其实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巨大,除我国稀土资源较多外,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另外,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蒙古、朝鲜、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挪威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稀土矿床,除了南极洲、北极洲未见报道外,其他各大洲都拥有稀土。
      关于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有不同的数据来源,2001年中国国家储委批准的中国稀土工业储量修订后,中国稀土工业储量为713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53.5%;中国稀土学会年鉴采用的是中国稀土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著名稀土地质学家侯宗林教授2001年发表的《中国稀土资源知多少》一文中公布的数据,即中国稀土工业储量为5200万吨,占世界工业储量的45%左右;近些年来,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对中国稀土资源情况没有一个权威或可以信赖的准确数据。
200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世界稀土储量数据,中国稀土储量是27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0.7%。2010年7月28日,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Marc Humphries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名为《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条》的报告,报告正文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36%;产量则为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13%,而产量为零;独联体储量为1900万吨,占世界19%,产量为零;澳大利亚储量为540万吨,产量为零:印度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3%,产量为2700吨,占世界2%。
      2010年11月16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发布了《美国稀土资源地质调查报告》,报告称在美国14个州都发现有稀土资源,美国稀土储量1300万吨,如以每年1万吨的消耗量计算,可以供美国使用1300年。
      随着全球稀土新矿带不断发现,国际稀土资源格局已发生变化,我国稀土占世界稀土储量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不争事实。中国稀土资源面临的挑战步步紧逼,资源优势已大为“缩水”。所谓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引起了一些国家稀土供应短缺的说法并不真实,应该说,它们短缺的不是稀土,而只是中国生产的廉价稀土,世界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现在正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重新开采资源的好时机,建立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机制,将有利于世界稀土产业发展,稀土供应问题要靠全球共同解决。
西方国家为保障自己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在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问题上一贯推行以最低廉价格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为核心的全球资源战略。我国稀土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采取了一系列规范和加强管理的措施,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三、不能以偏盖全否定我国稀土产业取得的成绩
      回顾我国稀土工业60年发展的风雨历程,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环等问题。但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不能以偏盖全,一提起稀土只看到阴暗面,既不客观又容易使行业内失去信心,对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同样没有任何好处。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国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就投入到稀土地质勘探、选矿、冶炼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先后解决了从稀土选矿到分离提取等一系列科研难题。特别是一些老科学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各种稀土研究任务,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代“稀土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稀土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稀土工业发展成就显著,形成了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新材料以及稀土应用产品的集科研开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一度出现一哄而上、过量开采、稀土分离冶炼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产销严重失衡,市场恶性竞争,也就是媒体一度称的“贱卖资源”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稀土管理,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企业整合进程,集中度大大提高,国外稀土应用市场包括高端应用市场也在不断向中国转移。

 

 

四、中国早已是稀土消费第一大国且绝大部分稀土用于民用
      稀土的价值体现在应用上,稀土元素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基于这些特性,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以及由此制成或含有稀土元素的许多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其有“工业味精”、.“新材料宝库”的美誉。
      由于稀土包含的化学元素多,稀土的应用十分广泛,小至节能灯、磁铁以及平板电视的镜面屏幕,大到从混合动力汽车,到风力涡轮机以及军事装备和武器。如钕元素被大量加工成磁性材料,制作驱动马达、核磁共振仪原件、涡轮发电机磁铁,铈元素被用作优质抛光材料,用于玻壳抛光,元素铕作为发光材料主要用于显示屏涂层,而镧元素则被认为是新能源用储氢材料的主要成份。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信息产业和环保、节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稀土在传统领域中应用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势头,新材料领域中的用量增长显著,稀土应用量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明显优化。从2000年起,我国稀土消费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稀土消费的第一大国。以2009年为例,中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73万吨(以REO计),国内消费稀土为7.3万吨(以REO计),占总产量的57.306;2009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和稀土永磁体出口量为4.078万吨(以REO计),占总产量的32%左右,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稀土资源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国外消耗。
      当今世界,稀土有相当少部分(<5%)被应用于军事科技上。而且在军事领域,只靠稀土本身是不行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必须与其他先进材料、特种合金和其它高科技手段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例如,核潜艇上不仅是应用了稀土磁致伸缩材料,更主要的是先进的钛合金使得它达到了850米的极限深度,又由于在它的表面涂上一层“人造鲨鱼皮”,它既能吸收自身的噪音,又能吸收外界的声纳信号,可以做到隐形的效果。磁性材料被用于先进的制导武器,但是绝大多数磁性材料用于汽车马达、MRI等民用上;虽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晶体可以应用于坦克激光测距,但是钬激光器更是在医用外科上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世界其他国家,稀土消费也都以民用为主。在美国,消费稀土最多的领域是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所用稀土占总消费量的25%,而欧洲的稀土消费也接近美国的模式。因此以稀土作为“要挟“其实在战略上制约不了国外。
      2010年11月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经过一年多研究,美国五角大楼终于完成美军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不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军的需求不到全美稀土消耗的5%。此前,美国国内一些议员担心,中国的限制措施会影响美军导弹制导系统及雷达系统等军用设备的生产。随着澳大利亚Lynas Corp等稀土生产公司明年开始开采稀土矿,美国稀土供应情况到2013年会改善。
      另外虽然稀土确实是一种稀有的矿产资源,从理论上讲,稀土不是百分之百不可替代,以风力发电机组为例,虽然稀土对其生产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不可缺少的,原因在于发电机组共有6种主要类型,其中一些类型风机的生产并不需要稀土,目前并没有一种类型占据主导地位。

五、宝贵的稀土资源要合理控制出口而绝非禁止出口
      我国稀土出口始于1973年,至1978年处于试销阶段,6年仅出口150吨,创汇63.4万美元。当时中国外汇非常短缺,稀土作为创汇的新产业,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其主要任务就是将其成本降下来,到国际市场上与美国、日本竞争,当时国外用我国的稀土还不是很情愿,随着我国稀土生产的高速发展,加上中国稀土便宜且无环境成本,发达国家当然乐于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稀土出口量、供应量占据世界第一,这是以我国的低劳动成本、低环保成本为前提换来的。现在我国是外汇储备大国,但不能因此用现在的眼光去批判过去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稀土出口,说我们的稀土是贱卖、出口稀土就是卖国贼。
      随着我国稀土出口量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稀土出口采取了有序的管理。1999年开始国家决定对稀土产品实行配额管理,并列入了《1999年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分级发证目录》。2005年11月商务部又制订了《稀土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安全环保、企业资信等方面提高行业出口门槛,以规范稀土出口贸易秩序,直至现在稀土一直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并且稀土出口从1985年最初实行退税政策,逐步调整到现在征收15%—25%的关税,国家对稀土产品出口退税率适时进行调整,从宏观上对稀土产品出口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稀土出口税率政策的适时调整,是国家优化稀土产业结构,
    推动稀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伴随我国稀土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近几年来国外稀土应用企业向中国转移,我国的稀土消费量逐年递增,达到全球消费量的56%,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家正在逐渐减少稀土出口配额。2010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吨少了近40%。我国的稀土出口受到适度控制,但决不是禁止。
针对外界盛传的我国限制稀土出口,温家宝总理2010年10月6日在出席中欧峰会时表示,中国要保持稀土可持续发展,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决不会封锁稀土出口,不会把稀      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这是政府针对盛传“控制稀土出口”的传闻表态,同时也阐述了中国的稀土战略。
      我国现在虽是稀土应用大国,但还不是应用强国。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而我国目前稀土应用在新材料领域只占一半左右。在稀土产品的价值链上,稀土精矿、分离产品、新材料、器件价值比例约为1:10:100:1000,我国稀土资源优势难以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自己高附加值产品的知识产权,企业始终处于稀土产业链的低端。低端产品出口增加也加剧了稀土资源流失,因此当前稀土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稀土应用的科技水平,转变稀土出口模式,加大稀土器件、终端产品的出口,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国内的同时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企业进行稀土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我国稀土行业才能走向成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