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体,特别是钕铁硼永磁体,已成为现代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它们依据制造工艺主要分为烧结磁体和粘结磁体,虽然共享相似的化学基础(钕铁硼),却在性能、应用和战略价值上有着天壤之别。
随着全球向电动化和数字化加速迈进,这两种磁体背后的技术路线与供应链控制权,已上升为大国博弈的地缘政治议题。
工艺分野:烧结的强力与粘结的灵活
烧结钕铁硼磁体是当今当之无愧的“磁王”。它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将钕铁硼合金粉末压制成型后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具有无与伦比的磁性能和稳定性。
烧结磁体的磁能积最高可达50MGOe,使其能够在高温、高应力等极端环境下保持卓越性能。
然而,这种卓越性能的代价是制造过程复杂、能耗高、成本昂贵。烧结磁体硬而脆,机加工困难,容易产生腐蚀,必须进行表面涂层处理。
粘结钕铁硼磁体则代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它将钕铁硼磁粉与聚合物粘结剂混合,通过注射成型、压缩成型或挤压成型等工艺制造。
虽然磁性能显著低于烧结磁体(通常不到10MGOe),但粘结磁体具有形状灵活、尺寸精度高、韧性好的独特优势。
应用疆界:各展所长的市场布局
基于截然不同的特性,烧结与粘结磁体在应用领域划定了各自的疆界。
烧结磁体主导了一切对性能有严苛要求的领域: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烧结磁体提供的关键扭矩和效率,是电动汽车心脏的核心材料。
风力发电机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依赖烧结磁体降低维护需求提升发电效率。
国防航空航天:从导弹制导系统到战斗机作动器,性能永远是第一考量。
高端医疗设备:MRI磁共振成像系统需要稳定、超强的磁场支持。
粘结磁体则在追求小型化、复杂结构和成本控制的领域大放异彩:
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振动单元、耳机扬声器和硬盘驱动器均使用粘结磁体。
汽车微型电机:ABS系统、座椅调节电机和雨刮器电机广泛采用粘结磁体。
家用电器:吸尘器、空调和电动工具依赖其低成本高可靠性。
办公设备:打印机和复印机中的各种传动电机。
中国主导:全球磁体市场的格局现状
在全球稀土永磁体市场中,中国拥有绝对主导权。数据显示,中国不仅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球约37.8%,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生产国。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水平全球领先,控制着高纯单一稀土的全球市场。
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中国的地位更加突出。2023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达到约26.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5%以上。
烧结钕铁硼磁体毛坯产量从“十二五”初期的8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18万吨,增幅超过一倍。
这种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产量上,还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上。中国已形成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永磁材料制造及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稀土功能材料产值中,稀土永磁材料占比高达75%。
西方破局: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反击
面对中国在稀土永磁领域的绝对优势,西方国家正在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美国国防部已要求军事承包商在2027年前停止使用中国磁体,这一政策正催生对本土替代方案的迫切需求。
一批美国企业正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布局:
MP Materials:从单纯的稀土开采商向全产业链延伸,正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一体化磁体工厂,目标年产1万吨烧结磁体。
Noveon Magnetics:已实现约2000吨的年产能,计划逐步提升至1万吨,成为国防合同的重要供应商。
Vulcan Elements:2025年获得美国国防部6.2亿美元贷款和《芯片法案》资助,计划建设年产1万吨的磁体工厂,打造完整的“矿山-磁体”国内供应链。
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也纷纷投资于采矿、加工和研发,试图重构全球稀土供应链。
未来挑战:技术红利与供应链安全的平衡
稀土永磁行业正迎来“技术红利期”,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特别是国内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近日获批立项,将为稀土永磁材料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据GGII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对应钕铁硼需求增量可能达到20-4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稀土永磁市场。
这一趋势还将改变稀土需求结构。人形机器人电机需在高温、高频振动下保持稳定性,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的添加比例需从传统电机的2%-3%提升至4%-5%。
中重稀土的战略价值因此日益凸显。
然而,西方重建稀土磁体供应链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这不仅需要巨额资本投入,更需数十年材料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诀窍和产业生态的积累。
一位业内专家直言:“你不能像在亚马逊上订购磁体工厂那样简单。”
技术创新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企业虽然在产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核心知识产权、最先进制备技术及连续化智能化装备等领域,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从全球视角看,稀土永磁体的竞争远不止于技术路线选择,更是关乎产业主导权与供应链安全的战略博弈。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水平全球领先并延续至今,控制着高纯单一稀土的全球市场。而美国、日本和欧洲正试图扭转这一局面,通过巨额投资打造自己的稀土磁体产能。
全球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但未来之路依然充满变数。在这场看不见的磁力博弈中,烧结与粘结两条技术路线将并行发展,共同支撑全球绿色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转型。而谁能在这场磁力博弈中最终胜出,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更取决于战略定力与全球布局。

有色金属行业“反内卷”迎来政策“强风口”
北方嘉轩举办稀土永磁产品推广宣介会
商务部回应稀土管制与绿色发展,表示出口管制关注的是安全问题
稀土新规护主权 中国经济有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