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内瓦,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就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有关稀土的出口管理措施进行最后的磋商。此前,中国一直被指责限制出口配额并操控价格,这场谈判趋势如何?如果在这场WTO之争中败北,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实际上2009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把这个问题看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在控制稀土生产总量,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是离不开稀土的。
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30%多,但却供应着全球95%的需求,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一颦一笑”都让世界瞩目。美、日、欧攻击中国的,就是中国对稀土出口配额在2009年之后不断缩小。
陈占衡介绍:中国1999年时推出“出口配额”这个政策有着特殊原因。1995年以后整个产业迅速扩张,因为咱们那个时候搞出口退税政策,谁都可以出口,只要有进出口权的公司都可以出口,这样就比较乱,所以很多民营机构、民营公司它的成本比较低,而国有的公司在价格上跟这些民营公司竞争力就下降,后来就推出了出口配额来控制出口秩序。
事实上,大多数年份,中国的出口配额是一直大于出口总量,例如2006年左右,我国的出口配额是6万多吨稀土氧化物实物量,但一共只出口了5万多吨。换句话说,中国的“出口配额”限制的不是“量”,而是出口企业的种类。
另一方面,WTO规定国家不能操控价格,但如果说配额与价格有必然联系,中国的稀土价格不会在实施“配额政策”后,在2003年又卖出了“白菜价格”,平均每公斤稀土氧化物5.5美元,而在价格最高的2011年,价格为平均每公斤162美元。按照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的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配额和关税措施,是符合WTO规则的,是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包括开采、生产、环保等环节在内综合措施的一部分。
没有规则和管理的无序开发稀土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稀土矿多为多种金属的共伴生矿,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要消耗7吨左右的强酸,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冶炼分离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的气体、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判断,如果我们在这场稀土资源争夺战中,最终败北,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此将再没有出口配额,很有可能造成国家将无法直接管理我们稀土资源的出口,相反,多年后,美国却可以保存他们占据全球储量13%的稀土,而将进口稀土2/3用于战略储备的日本无疑也将在能源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换言之,只有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也就是在WTO裁决出来前,中国将整合工作做完,才有可能在国际能源的舞台上再扳回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