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行情 热点新闻正文

关税生死劫!中国永磁除铁器如何破局万亿美元技术围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9 来源:新浪财经 浏览次数:5
9-4-2025_155828

自2024年以来,全球永磁除铁器行业深陷关税风暴核心,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及下游设备发起多轮关税攻势。最新一轮政策升级中,美国宣布自2026年起对华永磁体加征25%关税,叠加2025年4月生效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钐、钆、铽等7类元素),行业成本压力与供应链风险骤增。在此背景下,中国永磁除铁器企业正以“技术突围+区域合作”双引擎应对,一场关乎万亿赛道的产业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关税政策时间线:从局部摩擦到全面升级

1. 2024年5月15日:美国拜登政府首次释放信号,计划自2026年起对华永磁体加征25%关税,覆盖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关键领域,意图削弱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2. 2025年1月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实施《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对935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同时对铬铁等107项商品维持出口关税,其中稀土永磁材料未列入豁免清单,释放“资源保护”信号。

3. 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镝、铽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涉及12类化合物及混合物,涵盖氧化镝(海关编码2846901500)、金属镝(2805301200)等核心产品。

4. 2025年4月10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上调至20%,部分仪器设备综合税率突破40%,永磁除铁器上游设备进口成本激增。

5. 2025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态“对华关税过高”,暗示税率或下调,但美国同步宣布拟于2026年将永磁体关税从25%提升至35%,政策反复加剧行业不确定性。

关税冲击:成本飙升与产能转移

成本传导与利润挤压:

1. 以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用高性能磁体为例,关税叠加稀土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其制造成本激增12%,特斯拉被迫转向“低价采购中国稀土原料、高价采购东南亚成品”模式,供应链效率下降。

2. 2025年4月21日,国内氧化镝单日暴跌4万元/吨,但国际报价仍高于国内35%,企业被迫以“低价出口原料、高价采购成品”维持海外客户,利润空间被压缩至5%以下。

产能转移与区域分化:

1. 欧盟35%关税重压下,广西、江西等地中小磁材企业开工率不足50%,万吨级钕铁硼废料抛售潮涌现,部分企业转向墨西哥、越南“贴牌生产”,但面临“技术授权受限+供应链可控性差”双重风险。

2. 美国本土产能扩张加速:MP Materials公司计划2025年底在德克萨斯州实现成品磁铁商业化生产,目标年产能4000吨;德国E-Vac Magnetics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预计2025年秋季投产,目标直指中国市场份额。

破局路径:技术突围与供应链重构

技术自主化: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定价权”:

1. 北方稀土通过核级钕合金研发锁定高端订单,其抗辐射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300%,已应用于核潜艇、空间站等军工项目。

2. 中国稀土集团以晶界扩散技术将镝添加量降低18%,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其N55牌号磁体综合性能较日本信越化学同级产品高12%,价格低20%。

3. 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5.8%,3D打印钕铁硼、无重稀土磁体等技术预计2026年前量产,或重塑全球技术格局。

全球供应链重构:从“中国主导”到“多极网络”:

1. 中俄共建北极稀土走廊,计划2027年前打通俄罗斯科拉半岛至中国东北的稀土运输通道,年运输量可达5万吨,降低对马六甲海峡依赖。

2. 中非联合开发刚果(金)轻稀土矿,中国五矿集团持股60%,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能2万吨氧化镨钕,填补全球30%供应缺口。

3. 企业加速布局“近岸外包”:金力永磁在墨西哥蒙特雷建设永磁除铁器工厂,2025年一季度投产,目标年产能8000台,辐射北美市场。

市场多元化:从“外需依赖”到“内外双循环”:

1. 国内需求崛起:2025年一季度,永磁除铁器在风电、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占比提升至42%,其中新能源汽车用磁体需求同比增长65%,金风科技、宁德时代等企业订单占比超30%。

2. “一带一路”市场开拓:中国磁材企业对东南亚、中东欧出口额同比增长28%,新天科技智能除铁器出口至80国,先河环保网格化监测系统覆盖300余城市。

政策博弈:关税松绑信号下的长期博弈

美国政策转向:战术妥协与战略围堵:

1. 特朗普“关税松绑”言论背后,实为美国稀土供应链本土化战略的阶段性调整。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其磁材库存仅剩2-3个月,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企业因“擎天柱”机器人磁体短缺,被迫向中国商务部紧急申请出口许可。

2. 美国拟通过《2025年稀土供应链安全法案》,计划5年内投入500亿美元扶持本土稀土产业,目标到2030年实现50%稀土永磁材料自给率。

中国反制与资源掌控:

1. 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磁材企业采购成本激增40%,倒逼其加速与澳大利亚Lynas、加拿大Vital metals等企业合作,但后者产能仅占全球5%,难以填补缺口。

2.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全球市占率达95%,2025年4月出口管制政策实施后,全球镝、铽价格单月上涨25%,倒逼西方企业重新评估对华依赖度。

行业展望:万亿赛道的未来格局

1. 技术代差持续拉大:中国磁材企业正以“专利壁垒+标准制定”构建护城河,截至2025年4月,累计申请永磁材料专利2.3万件,占全球65%,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40%。

2. 区域合作取代全球化:中俄北极走廊、中非稀土矿开发等项目将重塑全球资源版图,预计2030年中国稀土海外权益矿占比将从15%提升至35%。

3. 政策博弈常态化:关税与出口管制将成中美博弈“新常态”,企业需建立“政策预警系统+供应链弹性机制+技术储备库”三位一体风控体系。

“关税战没有赢家,但技术战决定未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指出,“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通过技术突破与区域合作,在全球化重构中占据主动权。”

随着2026年关税大限临近,永磁除铁器行业的突围战已进入“技术定价权”与“供应链韧性”的终极对决。在这场关乎万亿赛道的较量中,唯有以创新为锚、以协作为桨,方能在逆风中开辟新航道。
下一篇:暂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