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行情 热点新闻正文

中国祭出“最严稀土禁令”,全球供应链迎冲击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0 来源:磁材网 浏览次数:12
15_0

稀土战争悄然升级,北京一纸公告将管制范围从本土延伸至全球,任何含有中国成分或技术的稀土物项都需中国批准。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这套被外媒称为“史上最严”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首次将管控范围延伸至境外生产的含中国成分稀土产品,并明确对军事用途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

01 “史上最严”稀土禁令

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的2025年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标志着稀土出口管制的重大升级。

根据新规,只要境外制造的产品中含有0.1%及以上价值的中国稀土成分,出口时就必须获得中国许可。

这一微量阈值意味着几乎所有使用中国稀土原料的下游产品,无论在日本制造的精密马达、在德国生产的风力发电机,还是在越南组装的消费性电子产品,都将被纳入中国的管制范围。

同时,中国首次对稀土技术实施“长臂管辖”,规定使用中国稀土开采、冶炼、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稀土物项,同样需要北京批准。

02 精准打击军事与高科技领域

新规明确划定了三条“红线”:向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所列进口商的出口,以及用于军事用途或提升军事潜力的出口,原则上都不会获得许可。

这一举措将直接打击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稀土元素对F-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潜艇、战斧导弹、雷达系统等关键国防技术至关重要。

中国商务部还特别针对先进半导体与人工智能领域实施严格审查,规定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设备、材料和具有潜在军事用途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将采取“逐案审批”。

03 中美博弈的战略筹码

中国选择此时发布新规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这一时机恰好与外界推测的中美领导人会晤时间相近,被视为北京在谈判桌上放下的“一批新棋子”。

面对中国的新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表示,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将商讨应对方案,并威胁称:“我们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或许我们不得不停止这样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则强调,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04 美国稀土自主长路漫漫

为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正通过双轨驱动模式重建本土稀土磁体产业链。

MP Materials公司依托自有矿山推行“矿-金属-磁体”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计划从2025年底开始生产钕镨金属和汽车级烧结钕铁硼磁体,并与通用汽车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

美国稀土公司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专注于高附加值市场,计划于2026年在俄克拉荷马州投产,初期年产能目标为1200公吨稀土磁体。

但业内专家对美国的自主计划并不乐观。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康贝尔指出,美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减少对中国在稀土和其他全球供应链上的依赖”。

05 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

中国的稀土新规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中国控制了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

美国智库“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联合创始人德米特里·阿尔佩罗维奇对此形容称:“这相当于一场经济核战争——意图摧毁美国AI产业。”

随着12月1日新规实施日期的临近,全球供应链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合规挑战。几乎所有使用稀土的高科技产业,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都需要重新评估其供应链风险。

规则改变已发生。中国从过去的原材料供应者,转变为全球稀土规则的制定者。

美国前副国务卿康贝尔坦言,美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减少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全球高科技产业将不得不在中国主导的稀土供应体系与成本高昂的替代方案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