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行情 热点新闻正文

从医疗到未来:健信超导的超导技术多元布局与产业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0 来源:中国网财经 浏览次数:12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21日召开2025年第4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 MRI 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当前,超导技术显然已成为衡量国家高端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健信超导在医用超导磁体领域的深耕与突破,也延伸出了更广阔的产业价值,其不仅以 4.2% 的全球市占率改写了MRI核心部件的市场格局,更凭借在低温超导领域积累的核心能力,为能源、科研等战略领域的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展现出了"让磁共振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日常诊查手段" 的使命感与格局。

超导技术的应用价值早已超越医疗领域。从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强磁场装置,到磁悬浮列车的驱动系统,再到高能物理研究的粒子加速器,超导磁体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健信超导在医用领域积累的低温超导技术,为其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提供了天然优势。低温超导磁体采用铌钛(NbTi)等材料,需在液氦温度(约 4.2K)下运行,具有技术成熟、磁场强度高的特点,这种特性使其在多个战略领域具有可迁移的应用价值。

在医疗主业的稳固发展中,健信超导已构建起可持续的技术迭代体系。招股书显示,公司不仅在传统 1.5T 超导磁体领域保持稳定供应,更在 3.0T 高场强产品上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国际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垄断。3.0T MRI 设备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解剖学影像,在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精准诊断领域需求旺盛,健信超导该型号产品的量产能力,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更推动了国内高端 MRI 设备整机厂商的成本优化与技术升级。

这种技术突破背后,是其对超导核心工艺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超导磁体的制造流程环环相扣,超导线材的复合拉制决定了电流传导效率,线圈的绕制精度影响磁场均匀性,低温杜瓦容器的密封性则关系到运行稳定性。健信超导通过自主研发,在环氧树脂真空浸渍固化工艺、多层绝热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形成了独特技术路线,其产品的磁场均匀度、稳定性等核心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这也是其能够进入富士胶片等国际厂商供应链的关键原因。

放眼超导产业的未来发展,健信超导的技术储备具有前瞻性意义。当前,高温超导材料虽尚未大规模商用,但凭借在液氮温度下运行的成本优势,在无液氦 MRI、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上海超导等国内企业已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量产上取得突破,而健信超导在低温超导领域积累的磁体设计、系统集成经验,为其未来切入高温超导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成熟,公司有望借助现有产业化能力实现技术路线的平滑过渡。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健信超导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颇具特色。上游与国内超导线材龙头企业形成稳定合作,保障了铌钛线材等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安全;下游与 MRI 整机厂商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实现了部件与整机的深度适配。这种产业链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健信超导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更推动了国内超导磁体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为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动力。

对于冲刺科创板后的发展,招股书规划了清晰的路径: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高端超导磁体产业化项目,新增 3.0T 及以上高场强磁体产能;同时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布局高场强磁体、低温系统小型化等关键技术方向。这一布局既响应了医疗领域对高端影像设备的需求,也契合了超导技术在更多战略领域的应用趋势。

从全球产业格局看,中国已成为超导材料生产大国,2024 年超导材料总产量较 2018 年增长 5.5 倍,年复合增长率达 32%。健信超导的上市,将进一步完善国内超导产业的资本布局,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在高端制造自主化的国家战略指引下,这家深耕超导领域的科技企业,有望在医疗设备核心部件领域展现更大的产业价值与发展潜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