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马斯克表示,其“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受到了中国对稀土磁体出口限制的影响。特斯拉正在与中方合作,以获得使用稀土磁体的出口许可证。
据悉,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擎天柱”原型机产线已采用国产磁体,规划2025年产能达万台级别,有望推动磁材企业订单增长。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包含镝、铽等战略元素的中重稀土磁体实施出口管制,明确要求超高性能永磁体(磁能积≥50MGOe)需申请出口许可证,以防止技术外溢和军事用途。此次政策更新被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凸显稀土资源在高端制造业中的战略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双循环”战略引导稀土永磁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工信部近年持续推动稀土行业整合,支持江西、内蒙古等稀土富集地区建设高端磁材产业集群,强化从矿产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竞争力。
在企业层面,国内龙头企业如金力永磁已实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量产,单台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需3.5千克该材料,而国内企业可稳定供应磁能积超过50MGOe的产品,技术指标全球领先。此外,宁波韵升、正海磁材等加速与机器人、新能源车企合作,开发定制化磁体解决方案。
展望后市,TrendForce预估,全球机器人大型语言模型市场2028年将超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8.2%,而稀土永磁作为核心材料将同步受益。相关机构则认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将带动钕铁硼需求增长3-5倍,单机价值量占比超30%。
具体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指出,当前A股稀土永磁板块动态市盈率约25-30倍,处于近五年中位数,考虑到政策支持、技术优势及特斯拉等巨头需求放量等三重驱动,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可关注具备超高磁能积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出口管制下,议价能力增强的资源型矿企和磁材企业。
特斯拉积极寻求稀土磁体出口许可证,有望推动磁材企业订单增长


上一篇:全国首创高压永磁电动
下一篇:大型核心关键设备进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